镁合金新材料研发及加工工艺的新进展发表日期:2015/1/15 13:48:00 来源:中国刀具信息网
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之一,具有很好的比强度、比刚度等性能,特别适合制造有重量轻、强度高、减震降噪要求的工程结构部件和有一定强度要求的壳体类零件。中国作为镁资源大国,如何利用镁资源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随着镁合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镁合金在中国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下面分别介绍中国在新型镁合金开发和加工工艺(液态成型、固态成型和半固态成型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新型镁合金的开发 由于交通工具轻量化的推动,世界各国都展开了对镁合金的研究,寻找一种可以满足要求的新型合金,是各国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共同目标,在这方面中国科技人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限制镁合金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镁合金的高温性能——抗蠕变能力和高温疲劳性能较差,因此新材料的研发主要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概括的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合金的优化,主要是针对现有的商业镁合金,特别是对Mg-Al系合金进行改性,通过添加合金元素以期改善合金的高温性能;二是新合金系的开发,主要是指新型Mg-RE系合金的研发。 1. Mg-Al耐热镁合金 目前,对于Mg-Al 系耐热镁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 AZ 系(Mg-Al-Zn) 镁合金的耐热性改善,其主要通过添加微量合金元素(如RE、Si、Ca、Ba、Bi、Sb和Sn等) 改善AZ系合金中β相(Mg17Al12)的形态结构和/或形成新的高熔点、高稳定性的第二相来提高其耐热性;2 新型耐热镁合金系列的开发,其主要以Mg-Al二元合金为基础,通过单独或复合添加Si、RE、Ca、Sr等合金元素,以形成具有抗高温蠕变性能的新型耐热镁合金系列。表1显示了部分新开发的Mg-Al系耐热镁合金的化学成份及主要强化相。 表1 部分Mg-Al系耐热镁合金的主要化学成份及强化相 2. Mg-RE合金 图1 Mg-Gd-Y-Zr 系列合金力学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与日本Kamado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的是,他们发现Mg-Gd-Y-Zr系合金的时效沉淀析出顺序应为Mg(SSSS) → β〞(D019) → β′(bco) →β1(fcc) →β(fcc),而不是常规报导的Mg(SSSS) → β〞(D019) → β′(bco) →β(bcc)序列,其中β〞 和β′在时效峰值处共存,并以极细的针状或片状弥散析出,沿镁基体的{11-20}棱面分布,首次在该合金系内发现一种具有面心立体的新型过渡相β1,该相在基面上呈现菱形颗粒状。几种主要的过渡相的形貌与斑点如图2所示。 图2 250℃下时效(a) 16h, (b) 193h和(c) 2400h的GW103K合金TEM明场像和微束衍射分析花样显示了β’, β1, 和β析出相的形态与晶体特徵。入射束分别平行于[0001]α和[001]β’ (a), [110]β1(b), 以及 [110]β(c)。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还对Mg-Dy-Nd,Mg-Y-Sm,Mg-Gd-Nd等其它稀土系合金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得到不同稀土含量的镁合金,与Mg-Gd-Y和Mg-Nd系合金类似,这些镁稀土系主要强化方式为高温时效析出的亚稳相,因此具有良好的强度与耐热性,为高强度耐热镁合金。 表2 2005年中国国内镁合金消费领域比较(来自镁业分会)单位:千吨 中国镁合金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一汽 图3 真空压铸和普通压铸铸件密度随浇口距离的变化曲线 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国家工程中心对镁合金AZ91D的真空压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压铸可以明显降低AZ91D压铸件中孔洞的含量,改善合金填充过程,提高合金的密度,特别是提高远离浇口处的密度(图3);真空压铸铸件经过热处理后相对于普通压铸而言表面气泡有明显改善(图4),只有微量气泡产生,铸件可以热处理;真空压铸件热处理后,由于AZ91D的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效果,合金T4与T6态的力学性能较压铸态有明显的改善,抗拉强度平均提高80MPa以上。清华大学也对镁合金的真空压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的提高,合金的强度与延伸率呈上升趋势,真空压铸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 图4 AZ91D铸件经过T4处理后表面气泡分布情况 挤压铸造,是一种集铸造和锻造特点于一体的新工艺,该工艺是将一定量的金属液体直接浇入敞开的金属型内,通过冲头以一定的压力作用于液态或半凝固的金属上,使之充填、成型和结晶凝固,并在结晶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零件毛坯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该成型工艺生产的铸件具有组织致密、晶粒细化的特点,因此特别适合生产高品质镁合金。 图5 挤压 低压铸造是介于重力铸造和高压铸造的一种铸造方法,具有充型平稳,补缩效果良好的特点。同时密封充型可以防止镁合金暴露在大气中而引起氧化燃烧,是镁合金成型方法中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但长期以来这种成型方式在镁合金中应用很少,主要是人们对于镁合金低压铸造的过程缺乏了解。 图6 镁合金挤压的型材与管材 轧制是镁合金薄板的主要成型方式,陈彬等人的研究表明,AZ31镁合金在铸态和挤压态下都可以轧制出性能良好的镁板;如图7所示,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功轧制出AZ31薄板(0.5~4mm),目前正与企业合作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尝试。湖南大学对镁合金的异步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步轧制可使其晶粒得到细化,基面织构减弱,力学性能提高。中南大学在AZ31中添加少量稀土元素,发现少量的Ce和Nd的加入可以提高轧制后合金的强度与塑性。 图7 镁合金轧制的AZ31薄片 利用冲压工艺可制造出各种形状复杂的工件, 这对镁合金在汽车、3C等产品上的应用极具吸引力。冲压工艺中以拉深工艺较为典型,拉深是把平面形状的毛坯,借助于模具的作用,制成开口空心形状零件的一种冲压工艺方法。以往拉深研究中以AZ31合金为主,目前研究有扩展到其它合金的趋势。南昌大学对Mg-Mn-RE合金的拉深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合金的拉深高度对拉深温度有明显的依赖性,拉深温度越高拉深高度也越高。暨南大学对ZE10合金拉深性能的研究表明,230℃拉深时,在冲头温度为20~50℃、拉深速度为50mm/min的条件下,可顺利拉深最大直径为142.5mm 的板料,极限拉深比(LDR)为2.85。上海交通大学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在200℃下可以做到LDR>3.2。 (a)抛光态,(b)腐蚀态 (a)普通压铸 (b)真空压铸铸造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上海镁镁合金压铸有限公司、长安汽车等。这些公司的产品以汽车用镁合金压铸件为主。此外,台湾香港等企业在大陆投资的镁成型企业主要生产3C镁合金压铸件,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3C镁合金零件供应商。利用镁合金压铸件代替传统铸铁、铸钢件,甚至代替铝合金压铸件,正成为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模具设计水平和压铸零件性能的提高,镁合金压铸件的应用领域已经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手机外壳等发展到了发动机支架、轮毂、框架件等受力部件以及安全部件。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零件性能要求,在传统压铸工艺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真空压铸、挤压铸造、低压铸造、超低速压铸等诸多技术分支。 真空压铸是一种在压射过程中抽除型腔和压室内的气体,从而减少铸件中的气孔缺陷,提高铸件质量的压铸工艺。该工艺以其极低的铸件含气量、较好的设备兼容性和优异的铸件性能等优点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
关键词:镁合金新材料研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 最新供应推介品牌 |